文字上的中国-谚语

文字上的中国-谚语
吴华锦芝草无根,醴泉无源
来源:《酉阳杂居·续集四》
人物:李德裕、张九龄
典故:三国虞翻-“芝草无根,醴泉无源”
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
来源:本是一句佛家讲因果报应的用语
延伸: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
张公吃酒李公醉
来源:唐周武则天,张公在喝酒,而没有喝酒的李公却醉了。常用来形容一方从中得到了利益,而另一方却空担了虚名。
延伸:武则天纳宠,人称面首
宰相肚里能撑船
来源:出自王安石之口
宰相:秦汉时期成为相国或丞相;隋唐时期以三省长官(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)行宰相之职;宋元时以平章事为宰相;明永乐以后以内阁大学士为事实上的宰相;清代则以军机大臣行使宰相的职责。
斩草留根,逢春再发
来源:《东周列国志》、《郑伯克段于鄢》
知人知面不知心,画虎画皮难画骨
来源:冯梦龙-《警世通言》之“庄周试妻”的故事。“生前个个说恩深,死后人人欲扇坟。画虎画皮难画骨,知人知面不知心。”
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
来源:《晏子春秋》
知音说与知音听,不是知音不与弹
来源:《警世通言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》
忆昔去年春,江边曾会君。今年重来访,不见知音人。历尽天涯无足语,三尺瑶琴为君死。
照葫芦画瓢
来源:宋代魏泰《东轩笔录》
官职须有生处有,才能不管用时无。堪笑翰林陶学士,年年依样画葫芦。
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
来源:《宋史·岳飞传》
阵而后战,兵法之常;运用之妙,存乎一心。
业精于勤,行成于思
来源:唐代韩愈《昌黎先生集·进学解》
国子先生晨入太学,招诸生立馆下,诲之曰: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方今圣贤相逢,治具毕张。拔去凶邪,登崇俊良。占小善者率以录,名一艺者无不庸。爬罗剔抉,刮垢磨光。盖有幸而获选,孰云多而不扬?诸生业患不能精,无患有司之不明。行患不能成,无患有司之不公。
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
来源:《辨奸论》
事有必至,理有固然。惟天下之静者,乃能见微而知著。月晕而风,础润而雨,人人知之。
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
来源:《孔记·杂记下》
子贡观于蜡,孔子曰:“赐也乐乎?对曰: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始其乐也。”子曰:“百日之蜡,一日之泽,非尔所知也。张而不弛,文武弗能也,弛而不张,文武弗为也。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。”
有理言自壮,负屈声必高
来源: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
以善规人,如赠橄榄;以恶诱人,如馈漏脯
来源:《聊斋志异·云翠仙》
“漏脯”:被屋檐水浸泡过的腊肉,屋檐水中有木精,因此是有毒的。
一人立志,万夫莫夺
来源:《醒世恒言·大树坡义虎送亲》
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
来源:《诗经·王风·采葛》
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
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
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
英雄无用武之地
来源: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
挟天子以令诸侯
来源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
- 陇右(今陕、甘地区)
- 河南汝阳(今河南商水西南)
- 冀州(今河北中南部)
- 青州(今山东东北部)
- 幽州(今河北北部)
- 并州(今山西)
- 邺都(今河北南部临漳县)